2016/10/20
今天樹在用LINE採訪視障生的家長,這是樹11月上旬特殊教育導論的報告,形式大概就是樹先提了幾個幾個問題然後家長再回答,其中樹詢問家長在樹的報告中個案對象是否要使用化名?因為在前面的報告有人的個案對象是採化名,而其他未使用化名的人幾乎都是名人或者是已經在網路媒體或紙本印刷中出現的人物,所以原先樹也以為家長會選擇使用化名來保護孩子,但家長卻這樣回應了樹的問題:「不用使用化名,他叫羅賀元,他不是罪人,而是一個擁有激勵人心的盲人。」當樹看到這段話時,樹哭了,或許是因為在一小時前是才看完了教育概論上播的《台灣雨人》吧,感動的情緒已經在心中醞釀了,而家長的這段話,正是讓情緒滿溢宣洩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樹哭了,並且淚流不止,在這段採訪過程中。
樹的淚點很低,儘管是透過鍵盤打字進行採訪,在隔著中央山脈的遙遠距離,樹看到的只是螢幕上顯示出來的文字,但是從這位家長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她對孩子滿滿的愛與關懷,在和孩子走來的這段人生道路上,她無盡的感恩與惜福,她珍惜一切遇到的美好、遇到的貴人以及善意,她的教養方式及人生態度都使樹感到十分的感動及佩服!因此在這個採訪中,樹的視線大半時間都是模糊的,雖然採訪過程是無聲的,但文字的溫度、情感卻是直接且真摯的傳達到樹的心中,反而更加的渲染感動!
有幾段文字樹很喜歡,像是:
「生活中每天都是恩典~~~這是他單純的世界,而我們變得太複雜。」
「陪伴他用心感受一切,生活中處處都是學習。」
「不用使用化名,他叫羅賀元,他不是罪人,而是一個擁有激勵人心的盲人。」
「陪伴特殊孩子需要很多很多耐心與勇氣,走這路要有很多的熱忱,很辛苦,不見得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很多立即性的回饋,但,付出一定會有成果,或許正常孩子只需要60分的努力,而特兒努力300分可能才有60分。」
她也曾寫過一篇文章,是在孩子三歲多時的投稿,有兩段樹想節錄起來分享:
「面對茫茫的未來,只想用心地教他踏實走著每一步,。即使哪天不再有父母的羽翼保護,他也能愜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這,很難,但我堅信『用心』可以克服一切!」
「身為障礙兒的父母是最沒權利放棄孩子的,因為你是孩子唯一的希望。」
樹是這麼覺得的,比起作特殊生的老師,家長反而是更加偉大且艱辛的,因為老師參與到的只是在學生生命的一小部分,短短的幾年,老師只能提著燈引導著他走過人生的一小段路,但是家長不一樣,他要陪伴孩子很久很久,在孩子的生命中占了很大、很重要的分量,而家長也會影響孩子很深很深,因此做為一個特殊孩子的家長他的壓力、責任是很沉很重的,在陪著孩子走來的這段路上,遇見的各種困難和難過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若是沒辦法轉過來調適過來撐過來,壓力可能就會這樣壓垮了他們,因此樹很佩服很欽佩他們,尤其是今天才採訪的這位家長!她對於在這段路上遇見的所有抱持著感恩,選擇看見美好、看向光明,選擇樂觀的面對這一切,孩子在她眼中是天使、是恩典、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留言列表